top of page

拋棄繼承怎麼辦?自己辦理流程、時效與注意事項懶人包 - 禾宜地政士事務所

  • Writer: 地政事務所 禾宜
    地政事務所 禾宜
  • Aug 22
  • 16 min read

Updated: Sep 17

當摯愛的家人離世,除了哀傷與思念,隨之而來的往往是遺產繼承的問題。在某些情況下,繼承人可能面臨的不僅是資產,更包含了沉重的債務或複雜難解的遺產糾紛。此時,「拋棄繼承」便成為一種重要的法律選項。然而,許多人對於拋棄繼承的程序、時效、法律效果都一知半解,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繼承人背負不必要的責任,甚至影響到後續的家庭關係。


本文旨在為您提供一份最完整的拋棄繼承懶人包,從基本概念、法定順位、時效限制到實際辦理流程、所需文件以及法律效果,一步步引導您了解並掌握這項關鍵的法律權利。無論您是正處於抉擇關頭,或是想事先瞭解,這份指南都將幫助您做出最明智的決定,避免不必要的困擾。

拋棄繼承入門:基本概念與目的


什麼是拋棄繼承?

拋棄繼承,顧名思義,是指繼承人在知悉其有繼承權時,明確表示放棄其全部繼承權利義務的一種法律行為。這項聲明必須向管轄法院提出書面聲請,並在法院裁定後生效。一旦完成拋棄繼承,拋棄者將視同自始未取得繼承權,與被繼承人之間的繼承關係徹底終止,無需繼承任何遺產,也無需負擔任何債務


為什麼要拋棄繼承?

辦理拋棄繼承的原因多元,最常見的便是為避免繼承債務。如果被繼承人遺留的債務遠大於資產,或資產狀況不明、難以清查,繼承人選擇拋棄繼承,可以有效避免無限清償責任。此外,若遺產結構複雜、涉及不動產共同持有或家族糾紛,繼承人出於個人意願,不願涉入任何法律或家族爭議,也可能選擇拋棄繼承。有時候,繼承人也可能是因為不願或無能力處理被繼承人的身後事宜而選擇拋棄。


拋棄繼承的法律基礎與重要性

拋棄繼承的法律基礎主要依據我國民法繼承編的相關規定,特別是民法第1174條。這項制度賦予繼承人自我保護的權利,避免無辜者因繼承而背負沉重負擔。其重要性在於,它提供了一種明確、不可逆的法律途徑,讓繼承人得以完全脫離與被繼承人之間的財產連結,包括所有權利與義務。正確理解和運用拋棄繼承,對於保障繼承人的財產安全和生活安寧至關重要。


誰可以拋棄繼承?繼承順位與資格詳解

了解誰可以拋棄繼承,首先必須釐清民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順位。繼承權是依序遞補的,當前一順位繼承人全部拋棄繼承時,繼承權才會輪到下一順位。


法定繼承人順位一覽表

根據民法規定,除配偶外,繼承人的順位如下:

  • 配偶的特殊地位:無論哪個順位的繼承人存在,配偶都是當然繼承人,與有順位的繼承人共同繼承。如果沒有任何順位的繼承人,則配偶單獨繼承

  • 第一順位:直系血親卑親屬:包括被繼承人的子女孫子女曾孫子女等。若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則由其子女(孫子女)代位繼承

  • 第二順位:父母:包括被繼承人的生父母養父母

  • 第三順位:兄弟姊妹:包括同父同母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

第四順位:祖父母:包括被繼承人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


不同順位繼承人的拋棄繼承考量

一順位繼承人拋棄後,孫輩繼承權的影響:當第一順位的繼承人(例如:子女)選擇拋棄繼承時,他們的繼承權會喪失,但這不會導致其子女(孫輩)自動代位繼承。此時,繼承權會直接移轉至下一順位的繼承人(即第二順位:父母)。除非第一順位繼承人是「在繼承開始前死亡」或「喪失繼承權(如故意殺害被繼承人)」,其直系血親卑親屬才能代位繼承。這是拋棄繼承代位繼承之間一個重要的區別點。


三順位繼承人及其子女、孫子女、配偶的繼承權與拋棄義務:無論是哪一順位的繼承人,只要有繼承權,都可以選擇拋棄繼承。當某一位繼承人拋棄繼承後,其個人的繼承權將被終止,而繼承權會依序遞補給同順位未拋棄者或下一順位繼承人。因此,若三順位繼承人拋棄,繼承權便會轉移至四順位。需要注意的是,配偶與其他順位繼承人是共同繼承,如果所有有順位的繼承人都拋棄,最終繼承權會由配偶單獨繼承


拋棄繼承與代位繼承的關係

如前所述,代位繼承拋棄繼承是不同的概念。代位繼承僅發生在直系血親卑親屬(第一順位繼承人)於繼承開始前死亡喪失繼承權時,由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代替其繼承位置。然而,如果第一順位繼承人是自願選擇拋棄繼承,那麼他們的繼承權並不會由其子女代位。相反,遺產將會直接轉移給民法規定的下一順位繼承人。這是兩者最關鍵的差異,理解這點對於正確處理繼承事宜至關重要。


拋棄繼承的時效性:時間限制與判斷

辦理拋棄繼承有其嚴格的時間限制,若未在法定時效內提出聲請,將導致拋棄無效,並可能產生無法預期的法律後果。


法定時效是多久?

依據民法規定,拋棄繼承的法定時效有兩個主要的判斷標準:

  • 知悉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這是最主要的時效限制。繼承人必須在「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以書面向管轄法院聲請拋棄繼承。所謂「知悉」,通常是指繼承人得知被繼承人死亡,並了解到自己具有繼承權的那一刻。

  • 繼承人死亡後二年:這是一個絕對時效。即使繼承人因故較晚才「知悉」自己有繼承權,但從「繼承開始時」(即被繼承人死亡時)起算,最遲不得超過二年。若超過二年,無論是否知悉,都無法再辦理拋棄繼承。


時效計算的起算點與注意事項


知悉得繼承之時」的起算點非常重要,它通常是指繼承人實際知道被繼承人死亡且自己有繼承權的日期。這不一定是死亡登記日,例如,若繼承人長期旅居海外,可能在親友通知後才知悉。

如果有多位同順位繼承人,且其中有人選擇拋棄,法院通常會通知下一順位的繼承人。對於這些被通知的下一順位繼承人而言,他們的「知悉」時點,通常會從「接獲法院通知」或「知悉前一順位繼承人已拋棄」的日期開始計算三個月時效。因此,務必留意法院的通知函件。


簡單來說,這兩個時效是「三個月內」「最多兩年」的關係。

您必須在「知悉」後的三個月內辦理拋棄,但這個時效絕不能超過被繼承人死亡後兩年。

舉例來說:

  • 情況一:被繼承人死亡後一個月,您就得知了消息。那麼您必須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辦理拋棄。此時三個月的時效在兩年內,所以沒問題。

  • 情況二:被繼承人死亡後一年半,您才得知消息。那麼您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來辦理拋棄。此時三個月的時效仍在兩年內,所以仍可辦理。

  • 情況三:被繼承人死亡後二年又一個月,您才得知消息。此時雖然您的「知悉後三個月」時效還未過,但因為已經超過「繼承開始後兩年」的絕對時效,因此您無法再辦理拋棄繼承。

總結來說,法律給予您「知悉」後的三個月時間來考慮,但最終有一個兩年的「大限」,確保繼承關係不會無止盡地拖延下去。


逾期未辦理的法律後果


若繼承人逾期未辦理拋棄繼承,法律上將視其為承認繼承。雖然現行民法已改為「限定繼承」為原則,即繼承人以遺產為限,對被繼承人的債務負清償責任,不至於揹負無限債務。然而,這仍意味著繼承人必須參與遺產清算程序,這可能是一個耗時費力複雜的過程,甚至需要承擔相關的法律風險。因此,在時效內及時辦理拋棄繼承,是避免麻煩的最佳方式。


自己辦理拋棄繼承:完整流程、文件與費用


拋棄繼承可以選擇自行辦理,或委託律師、代書協助。以下是自行辦理的完整流程、所需文件及相關費用說明。


聲請前準備:確認繼承人與文件清單

在向法院遞狀之前,務必仔細準備所有必要文件,確保資料齊全無誤。

  • 聲請狀撰寫要點

  • 聲請狀需載明聲請人(即拋棄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的基本資料。

  • 明確表達拋棄繼承的意願。

  • 說明知悉得繼承之時,以證明符合三個月時效規定。

  • 載明「請准予備查」或「請為拋棄繼承准予備查之裁定」。

  • 聲請人必須親自簽名並蓋章。


戶籍謄本、死亡證明、繼承系統表等必備文件

  • 聲請狀:由拋棄繼承人親自簽名蓋章。

  • 被繼承人除戶戶籍謄本:或死亡證明書。

  • 拋棄繼承人戶籍謄本:確保與被繼承人的親屬關係能被證明。

  • 繼承系統表:明確列出被繼承人的所有法定繼承人,並標示其繼承順位。這份表格有助於法院釐清繼承關係。

  • 已通知下一順位繼承人證明: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通常是存證信函回執郵局的郵件回執(若下一順位繼承人較多,通常會通知全部)。

  • 印鑑證明:部分法院可能要求,證明簽名蓋章真實性。

  • 印鑑章:與印鑑證明上的印章相符。

  • 相關費用說明

  • 法院聲請費用新台幣1,000元(聲請裁定費)。

  • 郵務費:法院寄發通知、裁定書等所需的郵票費用(約500~1,000元不等,依案件複雜度及通知人數而異)。

  • 存證信函費用:若自行發送,則依郵局規費計算。


辦理流程步驟解析

  • 向管轄法院遞狀

  • 管轄法院被繼承人死亡時戶籍所在地地方法院

  • 備妥上述所有文件後,將聲請狀及附件正本提交給法院收發處,並可準備一份影本蓋收發章留存。

  • 繳納聲請費用及郵務費用。

  • 通知下一順位繼承人(必要性與方式)

  • 拋棄繼承人有義務以書面方式通知因其拋棄而成為繼承之人的下一順位繼承人。這是為了確保下一順位繼承人能及時知悉並決定是否繼承或拋棄。

  • 通知方式建議使用存證信函,因其具有法律證明效力,可證明已合法送達。信函內容應載明被繼承人死亡事實、拋棄人已辦理拋棄繼承,並提醒收件人若不願繼承,應於時效內辦理拋棄繼承。

  • 存證信函回執聯郵件回執聯作為附件提交給法院。若下一順位繼承人眾多,也可在聲請狀中載明請求法院代為通知,但需支付更多郵資。

  • 法院審核與裁定

  • 法院收到聲請後,會對文件進行書面審核,確認聲請人資格、程序是否符合規定、時效是否逾期以及通知義務是否履行。

  • 若審核通過,法院會發出准予拋棄繼承之裁定,並將裁定書寄送給聲請人及相關利害關係人。

  • 此裁定書是拋棄繼承生效的證明,務必妥善保管。整個審理時間依各法院案件量而異,約需數週至數月不等。


拋棄繼承辦理地點

  • 辦理地點:聲請拋棄繼承的管轄法院是被繼承人死亡時戶籍所在地的地方法院


常見問題:

  • 時效計算錯誤:這是最常見的錯誤,務必精準計算。

  • 文件不齊全:導致法院要求補件,延誤時程。

  • 未通知下一順位繼承人:這是必要程序,若未履行可能導致聲請被駁回。

  • 筆誤或資料錯誤:填寫聲請狀或文件時需仔細核對。

  • 外國籍或失蹤繼承人:處理方式會更為複雜,可能需要聲請公示送達。


拋棄繼承的法律效果與後續影響

拋棄繼承一旦經法院裁定准許,其法律效果將是溯及既往不可逆轉的,並會對其他繼承人產生連鎖影響。


拋棄繼承後,法律地位有何改變?

一旦拋棄繼承的裁定確定,拋棄繼承人將被視為自始即未取得繼承權。這意味著:

  • 拋棄人不再是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關於遺產的權利義務關係徹底終止

  • 拋棄人不繼承任何遺產(包括動產、不動產、存款等)。

  • 拋棄人不需負擔任何債務,即使被繼承人遺有巨額債務,拋棄人也無須負責

  • 拋棄人也無權參與遺產分配或管理。

  • 繼承權利義務的移轉與歸屬

當有繼承人拋棄繼承後,其繼承份額回歸遺產,並由其他未拋棄的同順位繼承人按其應繼分比例增加繼承,或由下一順位繼承人取得繼承權。這是一個自動遞補的過程,不需要再次聲請。


對其他繼承人及繼承順位的影響

  • 拋棄繼承的順序與遞補效應:當某一順位的繼承人全部拋棄繼承時,繼承權便會依序遞補到下一順位的繼承人。例如,若被繼承人的所有子女都拋棄繼承,則繼承權會轉移給被繼承人的父母。若父母也拋棄,則轉移給兄弟姊妹,以此類推。

  • 所有繼承人是否須共同辦理?不需要。拋棄繼承是個人的法律行為,每位繼承人都可以獨立決定是否拋棄,無需其他繼承人的同意或共同辦理。然而,若所有有繼承權的繼承人都想拋棄,則每個人都需要各自提出聲請

  • 拋棄繼承後可以撤銷或反悔嗎?

拋棄繼承一旦經法院裁定准許裁定確定後,原則上是不能撤銷反悔的。這是為了確保法律關係的穩定性,避免繼承人隨意改變主意而導致其他繼承人的權益受損或法律關係混亂。因此,在提出拋棄繼承聲請前,務必再三思量,仔細評估。除非有重大瑕疵(例如受詐欺、脅迫而為拋棄,且能舉證),否則幾乎無法撤銷。


繼承人之債權人能否撤銷拋棄繼承?

這是一個複雜的法律問題。原則上,拋棄繼承屬於繼承人個人的固有權利,其債權人不能隨意干涉或撤銷。然而,若繼承人惡意拋棄繼承,導致其資產減少,且因此有害於其債權人的債權,同時繼承人沒有其他足夠財產可供清償,此時債權人可能依民法詐害債權的規定(民法第244條),向法院聲請撤銷該拋棄繼承行為。但這需要債權人提出證明,且須符合非常嚴格的條件。


拋棄繼承的常見迷思與特殊情況

對於拋棄繼承,社會上仍存在許多誤解,同時也有一些特殊情況需要特別留意。


可以預先拋棄繼承嗎?

不可以。依據民法規定,繼承權的發生是在繼承開始時(即被繼承人死亡時)。因此,在被繼承人尚在世時,預先約定或聲明拋棄繼承是無效的,不具任何法律效力。拋棄繼承必須在被繼承人死亡後,且繼承人「知悉得繼承」之時起,才能合法辦理。任何在被繼承人身故前所簽署的「拋棄繼承同意書」或「拋棄書」,都無法對日後的繼承關係產生法律拘束力。


拋棄繼承
想了解更多遺囑相關的知識可以與禾宜事務所聯繫

「拋棄繼承」與「協議放棄繼承遺產」的法律效力差異

這是兩個截然不同且容易混淆的概念:

  • 拋棄繼承

  • 是向管轄法院聲請的法律行為。

  • 一旦裁定准許,拋棄人將徹底脫離與被繼承人之間的繼承關係,視同自始未為繼承人。

  • 拋棄人不繼承任何遺產,也不負擔任何債務

  • 其效力對全體繼承人債權人均產生影響,是具有對世效力的。

  • 協議放棄繼承遺產(或稱遺產分割協議中的拋棄):

  • 繼承人之間就遺產分配的私下約定,無需向法院聲請。

  • 此行為僅在參與協議的繼承人之間有效,是相對效力

  • 放棄權利者仍是繼承人,只是在內部協議中放棄取得特定遺產

  • 對於被繼承人的債務,放棄者仍須依限定繼承的原則負責,不能因協議放棄遺產而免除清償責任。若日後遺產不足清償債務,債權人仍可向協議放棄者求償。

因此,若目的是完全免除繼承債務,務必選擇向法院聲請拋棄繼承


已經全面限定繼承了,為什麼仍要辦理拋棄繼承?

自民國98年民法繼承編修正後,我國已將繼承制度改為以全面限定繼承為原則。這表示繼承人原則上只需以繼承所得的遺產為限,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既然法律已經保障繼承人不會無限承擔債務,為何還有必要辦理拋棄繼承呢?

主要原因在於:

  1. 徹底擺脫債務處理與清算責任:限定繼承雖然保障了繼承人只對遺產負責,但這意味著繼承人仍需參與遺產的清查、管理、清算等程序。若遺產狀況複雜、債務不明,這個過程可能耗時費力,甚至可能引發法律糾紛。而拋棄繼承則能讓繼承人徹底脫離這些繁瑣的程序和責任,完全與被繼承人的財產關係切割

  2. 避免潛在法律風險:在限定繼承下,繼承人仍有「善良管理人」的義務,若在遺產清算過程中不慎觸犯相關規定(例如私自處分遺產、未依序清償債務等),可能導致其從「限定繼承」變成「無限繼承」。拋棄繼承則能完全避免此類風險。

  3. 不願涉入家族糾紛:若被繼承人遺產狀況混亂或有複雜的家族紛爭,一些繼承人可能不願介入其中,選擇拋棄繼承以求眼不見為淨

簡而言之,限定繼承是有限責任,但仍需處理與清算;拋棄繼承是完全免責,且無需處理任何遺產事宜。當繼承人確定資產不足以償債,或完全不願涉入遺產事務時,拋棄繼承仍是更直接、徹底的解決方案。


拋棄繼承 vs. 限定繼承:怎麼選擇最有利?

理解了拋棄繼承和限定繼承的區別後,如何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成為許多人面臨的難題。

兩者核心概念與區別

  • 拋棄繼承 (Abandonment of Inheritance)

  • 核心概念完全放棄繼承權利與義務,自始視為不具繼承人身份。

  • 效果不繼承任何遺產不承擔任何債務。完全與被繼承人的財產切割。

  • 程序:須向法院聲請,經裁定准許。

  • 時效:知悉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最遲二年。

  • 限定繼承 (Limited Inheritance)

  • 核心概念:繼承人以繼承所得的遺產為限,對被繼承人的債務負清償責任。

  • 效果先繼承遺產,然後用遺產來償還債務。若遺產不足償債,不足額部分繼承人無須負責。若遺產有剩餘,則歸繼承人所有。

  • 程序無須向法院聲請,為現行法規定的原則。但需依民法規定清算遺產

  • 時效:原則上無時效限制(自動適用),但若要辦理遺產清算,須在知悉債權人時通報法院。

適用情境分析與優劣比較


特性

拋棄繼承

限定繼承(現行原則)

適用時機

1. 確定被繼承人債務明顯大於資產。 2. 完全不願涉入遺產的處理、清算或家族糾紛。 3. 希望最快、最徹底地脫離繼承關係。

1. 不確定被繼承人的資產與債務狀況。 2. 遺產可能有剩餘價值,希望繼承部分資產。 3. 願意承擔部分遺產清算程序,以釐清繼承權利義務。

優點

1. 完全免除所有債務責任。2. 無需處理遺產清算事宜,省心省力。 3. 法律關係單純化,避免後續糾紛。

1. 保障繼承人不會負擔超過遺產價值的債務。 2. 有機會繼承到剩餘資產。3. 若有遺產,可合法取得。

缺點

1. 放棄所有遺產,包括可能有價值的資產。 2. 須在法定時效內向法院聲請,有時間壓力。 3. 不可撤銷,無反悔機會。

1. 仍需處理遺產清算程序,可能耗時費力且複雜。 2. 若清算不當,可能面臨個人責任風險。 3. 若債務龐大,遺產可能完全被清償,無資產繼承。

如何判斷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決定選擇拋棄繼承或限定繼承,關鍵在於對被繼承人資產與債務的掌握程度,以及個人意願

  1. 詳細清查遺產與債務:這是做出決策的第一步。透過向金融機構、國稅局等單位查詢,盡可能釐清被繼承人的所有資產(存款、股票、不動產、汽車等)和所有債務(信用卡債、貸款、稅款、民間借貸等)。

  2. 評估資產與債務孰輕孰重

  3. 債務明顯大於資產,或資產少到不值得費心處理(例如只有少許存款或不良債權),且您完全不希望介入其後續處理,那麼拋棄繼承是最乾脆的選擇。

  4. 資產可能大於債務,或資產債務狀況不明朗,您希望有機會繼承到剩餘資產,那麼限定繼承是較為穩妥的選擇。

  5. 考量個人時間與精力:若您沒有時間或精力去處理複雜的遺產清算程序,即使遺產可能有些微價值,拋棄繼承也能為您省去大量麻煩。

  6. 尋求專業法律協助:在面對複雜或不確定的情況時,諮詢專業律師或代書的意見至關重要。他們可以協助您評估利弊,確認文件準備,並提供最符合您利益的建議,確保合法、有效地處理繼承事宜。


結論:拋棄繼承的綜合考量與建議

拋棄繼承是一項具有重大法律效果的決定,它不僅影響繼承人個人,也可能波及其他法定繼承人。因此,在做出最終決定前,務必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考量。


辦理拋棄繼承前的再三思量

如同本文所述,拋棄繼承一旦經法院裁定准許,原則上便不可撤銷。這意味著您將永遠放棄與被繼承人相關的所有財產權利,即使日後發現被繼承人另有隱藏資產,也無法再行主張。此外,您的拋棄可能會將繼承的權利與義務轉嫁給下一順位的繼承人,這對家族關係也可能產生影響。因此,在權衡利弊時,請務必考量長遠影響,並與其他家人充分溝通。


尋求專業法律協助的重要性

繼承法律涉及民法、稅法等多個面向,且每位被繼承人的情況和繼承人關係都可能有所不同。雖然本文提供了詳盡的資訊,但自行辦理仍有其複雜性和風險。特別是當遺產狀況不明、債務糾紛複雜、或繼承人關係緊張時,尋求專業法律協助變得尤為重要。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或代書,不僅能協助您準備完整的文件、確保程序合法無誤,還能提供專業的法律諮詢,幫助您釐清權利義務,避免潛在的法律風險,確保您的權益獲得最大保障。


最終建議與提醒

  • 把握時效:拋棄繼承有嚴格的三個月時效限制,務必在得知繼承事實後,立即採取行動。切勿因延誤而錯失良機。

  • 仔細清查:在決定是否拋棄前,盡可能徹底清查被繼承人的所有資產與負債。資訊越透明,決策越明智。

  • 妥善通知:若您決定拋棄繼承,請務必依法以書面(建議存證信函)通知下一順位的繼承人,確保他們有機會及時做出選擇。

  • 審慎抉擇:拋棄繼承是為了保障繼承人的權益,避免無辜者背負沉重負擔。但這並非唯一的解方,現行的限定繼承原則已提供基礎保障。權衡利弊,選擇最符合您自身情況與需求的處理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透過這份懶人包,希望能幫助您更清晰地理解拋棄繼承的奧秘,並在面對繼承難題時,做出最正確、最有利於自身的決策。

Recent Posts

See All
拋棄繼承可撒銷嗎?-禾宜地政士說故事

遺產地政士說故事-「聽說」 一個平靜的下午有一通語氣急促的電話打來, #代書!代書…我跟你說一下,我爸跟我阿北他們上個月已經送出去的 #拋棄繼承要「撤回」他們不要拋棄了可不可以?對方語氣盡是慌張跟不安 案主宋小姐,上個月他的二伯父往生,二伯父有一個太太早就已經分居10幾年不...

 
 
 
跨國遺產繼承-遲到的拋棄繼承

遲到的「拋棄繼承」 去年事務所接到了一件諮詢案件,對方支支吾吾的陳述說她的案件很不一般,不知道我們會不會做… 話說丁小姐的母親長久居住在大陸,是位小台商,去年2月在大陸往生,直到5月份才由友人電話告知母親已往生的事情 母親和父親早年...

 
 
 

Comments


Line-Logo.png
phone.png

高雄市前金區中正四路211號21樓-5 

(華國金融大樓,捷運舊市議會站2號出口)

AM 10:00 ~ PM 18:00 

聯絡電話 : 0916-688-137

© 2021 禾宜地政事務所. Designed by WixTW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