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遺產繼承指南:大陸配偶、大陸子女權益全解析 -禾宜地政士事務所

  • Writer: 地政事務所 禾宜
    地政事務所 禾宜
  • Aug 21
  • 10 min read

Updated: Aug 22

繼承,是生命旅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環,卻也往往是充滿挑戰與法律細節的過程。在台灣,妥善處理遺產繼承不僅關係到個人財產權益的傳承,更可能影響家庭的和諧與稅務規劃。本篇文章旨在為您剖析台灣遺產繼承的基本概念、法定程序以及特殊規範,特別針對配偶、子女等主要繼承人,以及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遺產的獨特情況,提供清晰實用的指引。

台灣遺產繼承
台灣遺產繼承

繼承台灣遺產導讀:掌握基本概念與重要性


什麼是遺產繼承?為何需要了解?


遺產繼承,指的是在被繼承人(亡者)死亡後,其生前的財產、債務與權利義務,依法或依遺囑由繼承人承受的法律程序。了解遺產繼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能幫助您釐清自身權利與義務,避免因不熟悉法規而產生繼承糾紛,更能確保遺產得以順利、合法地移轉,保障家族財產權益的完整傳承。這是一門必修的人生課題,提早理解能為未來做好準備。


大陸配偶、子女台灣遺產繼承


本篇文章主要為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台灣遺產繼承的民眾設計,特別是作為配偶或子女的您。我們將從最基本的法定繼承人資格與順位開始,逐步深入探討遺產稅務申報、財產移轉登記等實務流程。


考量到兩岸人民關係的特殊性,文章中也將特別針對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遺產的詳細規範進行解析。我們的目標是提供一份全面且易於理解的繼承指南,幫助您明瞭繼承之路,保障自身權益。


台灣法定繼承人與繼承順位:配偶與子女優先解析


誰具備法定繼承人資格?

在台灣,民法對於誰能繼承遺產,以及繼承的先後順序,有著明確的規定。這些依法具備繼承資格的人,稱之為法定繼承人。了解繼承順位是進行任何繼承程序的首要步驟。


1. 配偶的特殊繼承權利與應繼分

在台灣的繼承法中,配偶的地位極為特殊且重要。無論被繼承人是否有其他順位的繼承人,配偶永遠是當然的法定繼承人,與其他有繼承權的順位繼承人共同繼承遺產。其應繼分(即應得的遺產比例)會依據與其共同繼承的順位繼承人而有所不同。例如,當配偶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如子女)共同繼承時,配偶與子女的應繼分是均等的


2. 直系血親卑親屬(子女、孫子女)的繼承順位與應繼分

直系血親卑親屬,主要指被繼承人的子女,若子女已先於被繼承人死亡,則由其孫子女代位繼承,依此類推。他們是台灣繼承法規定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在有配偶的情況下,直系血親卑親屬與配偶共同繼承,其應繼分也是均等的。若無配偶,則由所有直系血親卑親屬均分遺產。


3. 其他順位繼承人: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

除了配偶與直系血親卑親屬之外,若無第一順位繼承人(或他們均已拋棄繼承),則會依序由其他順位繼承人繼承:

  • 第二順位:被繼承人的父母

  • 第三順位:被繼承人的兄弟姊妹

  • 第四順位:被繼承人的祖父母

每一順位都必須在前一順位無人繼承時,才能輪到。


繼承權的變動與保護:喪失、拋棄與限定繼承


繼承權並非一成不變,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產生變動,或需要繼承人主動採取行動來保護自身權益。


繼承權喪失的事由與法律效果

所謂繼承權喪失,是指繼承人因特定法定事由而失去繼承資格。這些事由通常涉及對被繼承人或其應繼承人做出重大不法行為,例如:故意致被繼承人或應繼承人於死或受重傷、偽造或變造遺囑、隱匿或湮滅遺囑等。一旦繼承權喪失,該繼承人將不再擁有繼承權,其應繼分將由其他繼承人共同繼承,且喪失繼承權是溯及既往的,從被繼承人死亡時即生效。


拋棄繼承的條件、程序與注意事項

當被繼承人留下債務大於資產,或者繼承人不願牽涉遺產紛爭時,可以選擇拋棄繼承。繼承人必須在得知可以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以書面方式向被繼承人住所地的法院提交拋棄繼承聲明書,並通知其他應繼承人。逾期未聲明則視為單純承認繼承。拋棄繼承是全面的,一旦拋棄,就不能再主張繼承任何遺產,包括未來的利益。


限定繼承的意義、適用時機與應辦事項

為避免繼承人因繼承到龐大債務而影響自身生活,台灣法律實施了限定繼承原則。這表示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的債務,只需以其所繼承的遺產範圍為限來負清償責任,超出遺產價值的債務則無需償還。若繼承人選擇限定繼承,應在知悉繼承時起三個月內向法院提出陳報遺產清冊的聲請。這項規定保障了繼承人的清償責任不會超過所繼承的財產價值,降低了繼承的風險。


台灣遺產繼承實務流程:從申報到過戶

完成繼承權的確認後,實際的遺產繼承流程便會展開,這包括了遺產的清點、稅務的申報以及財產的移轉登記。


遺產繼承啟動與初步確認


死亡事實確認與繼承開始時點


遺產繼承程序始於被繼承人的死亡事實確認。通常需要取得載有死亡紀錄的除戶謄本或死亡證明書。繼承的開始時點即為被繼承人死亡之時,所有相關的法律程序期限(如拋棄繼承、限定繼承的期限)都將從此時點開始計算。


繼承人確認與遺產範圍盤點


在確認死亡後,需仔細釐清所有法定繼承人名單,並準備他們的戶籍謄本、印鑑證明等文件。同時,最重要的步驟之一是全面清查遺產的範圍,包括動產(存款、股票、基金、汽機車等)、不動產(土地、房屋)以及所有債權與債務。可以向國稅局申請金融遺產查詢,以掌握被繼承人名下的銀行帳戶、股票等財產資訊。


遺產稅申報與繳納


所需文件清單與申報期限

在台灣,繼承遺產通常需要繳納遺產稅。繼承人必須在被繼承人死亡之日起六個月內,向戶籍所在地的國稅局辦理遺產稅申報。若有特殊原因,可向國稅局申請延期申報,延長期限以三個月為限。申報時需準備的文件非常多,包括被繼承人及繼承人的戶籍謄本、除戶謄本、繼承系統表、遺產清冊、死亡證明書等。


遺產估價與遺產稅額計算

遺產稅的計算基礎是遺產的總價值減去各項免稅額和扣除額(如配偶扣除額、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喪葬費扣除額等)。遺產價值估算必須依照法令規定進行,例如不動產以公告現值為準,動產則依其市值。經過專業計算後,將得出應納的遺產稅額。


繳納方式與繳清證明取得

計算出遺產稅額後,繼承人需在規定時間內繳納。繳納方式多元,可透過金融機構臨櫃繳納,或利用電子支付。完成繳納後,國稅局將核發遺產稅繳清證明書或免稅證明書。這份證明書是辦理後續遺產分割和財產移轉登記的必要文件,務必妥善保管。


遺產分割與財產移轉登記


遺產分割協議書的訂立與公證

當有多位繼承人時,除非被繼承人有合法遺囑,否則通常需要進行遺產分割。繼承人之間可以透過協議繼承的方式,共同訂立遺產分割協議書,明確各繼承人分得的財產內容與比例。為確保協議的效力與避免未來爭議,建議可考慮對遺產分割協議書進行公證。若無法達成協議,則須向法院聲請遺產分割訴訟。


不動產(土地、房屋)過戶程序

不動產(土地、房屋)繼承登記是遺產移轉的重要環節。繼承人需備齊遺產稅繳清(或免稅)證明書、繼承系統表、戶籍謄本、遺產分割協議書(或法院判決)等文件,向不動產所在地的地政事務所申請辦理繼承登記。地政事務所會審核文件,並完成新的權利人登記。


動產(存款、股票、汽機車等)移轉登記方式

動產移轉的程序則因財產種類而異。銀行存款需攜帶繼承證明文件、印鑑證明等向各金融機構申請提領或轉帳;股票或基金則需向證券商或集保結算所辦理過戶;汽機車則需持相關文件至監理所辦理車籍過戶。每種動產都有其特定的移轉登記程序,務必確認所需文件,以順利完成股份移轉或動產變更。


特殊規範: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遺產詳解

由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遺產有著不同於一般繼承的複雜規定,主要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施行細則處理。


大陸地區人民是否可繼承台灣遺產?

1. 繼承資格的認定原則與相關法規

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大陸地區人民原則上可以繼承台灣的遺產,但其繼承權利受到較多限制。主要認定原則是基於血緣或婚姻關係,與台灣地區人民的繼承順位類似,但需透過特定的法律程序審核。相關法規明確規範了繼承人的身份、範圍以及繼承財產的種類。


2. 繼承財產類型的限制與開放

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遺產的財產類型並非完全無限制。例如,涉及被繼承人具備公務員身分的特定財產(如撫卹金、退休金等)可能受到領取限制。而不動產的繼承則有更嚴格的審核機制與處分規定,而動產(如存款、股票)的繼承則相對較為開放,但仍需遵守特定流程。


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不動產的條件與限制


1. 不動產繼承的審核機制與主管機關

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不動產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核機制。除了依照一般繼承流程向法院申請確認繼承權外,還需向地政事務所提出不動產繼承登記申請,並由主管機關進行審核。此過程通常涉及多個政府單位協調,確保符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


2. 不動產繼承後的處分規定(如:登記為信託)

若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的不動產,會面臨處分限制。法規規定,繼承後必須在三年內出售,若逾期未出售或無法出售,主管機關會強制公開標售。另一種方式是,可將該不動產信託登記於台灣地區人民或台灣合法設立之法人名下,由受託人管理處分,以符合法令要求。


嚴格限制:遺產凍結三年的規範與解除


1. 繼承人均為大陸地區人民的法律影響

當被繼承人所有繼承人均為大陸地區人民時,情況會更加複雜。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此類繼承案件的遺產凍結規定將被觸發,即繼承的遺產將會被凍結,無法立即處分。


2. 遺產凍結三年規定的目的與解除條件

三年凍結期規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台灣資產大量流失至大陸地區,並給予政府一定的管理與審核時間。這項規定通常適用於遺產為新台幣兩百萬元以上,且所有繼承人均為大陸地區人民的情況。若要解除遺產凍結,繼承人需向內政部提出申請,證明遺產將用於特定條件下的用途(例如:在台灣購買自用住宅、投資等),或經主管機關核准後才能將資金匯出。


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遺產的完整流程


1. 文件準備與兩岸公證驗證程序(海基會)

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遺產,首要步驟是準備大量文件。這些文件,例如親屬關係證明、繼承權證明、繼承人身份證明等,必須先在大陸地區辦理公證書,再經由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驗證,才能在台灣具有法律效力。這是整個流程中最關鍵也最耗時的環節之一。


2. 向主管機關(如:法院、地政事務所)申請繼承

備齊經海基會驗證的文件後,繼承人或其委託的台灣代理人,需向台灣地區的相關主管機關申請繼承。例如,涉及不動產的,需向地政事務所申請繼承登記;涉及金融資產的,則需向相關金融機構辦理。若繼承人之間有爭議,或需確認繼承權利,則須向法院申請裁定。


3. 後續權利登記與行使方式

完成上述申請與審核程序後,財產權利登記將會完成。這代表大陸地區人民正式取得台灣遺產的繼承權。然而,即使繼承完成,對資產的繼承權行使仍可能受到前述的處分限制或三年凍結期等規定約束。建議應持續尋求台灣專業人士協助,確保合法合規地處分或運用繼承財產。


繼承常見問題與專業建議


遺囑在繼承中的角色與效力:如何撰寫有效遺囑?

遺囑是被繼承人表達其自由處分遺產意願的重要法律文件,在法定繼承之外提供了分配遺產的彈性。

一份有效遺囑能大幅降低繼承糾紛的風險,並確保被繼承人的意願得以實現。

台灣民法規定了五種遺囑形式(自書遺囑、公證遺囑、密封遺囑、代筆遺囑、口授遺囑),每種都有其特定的法定要件。

例如,自書遺囑須由立遺囑人親自書寫全文、註明年、月、日並簽名;公證遺囑則需由公證人見證並公證。若遺囑不符合法定要件,可能被認定為無效。

ree

如何避免繼承糾紛?

繼承糾紛往往源於遺產分配的認知差異或對法律的不熟悉。常見糾紛包括對特留分(法律規定繼承人至少應得的最低比例遺產)的爭議、遺產隱匿、遺產分配不公等。為避免這些問題,建議:

  1. 預立遺囑:明確分配意願,但須注意不可侵害特留分

  2. 清點遺產:完整清查所有資產與負債,公開透明。

  3. 家族協商:在繼承前或繼承初期,召開家庭會議,坦誠溝通,盡可能達成遺產分割協議書

  4. 專業諮詢:遇到疑慮立即尋求法律或稅務專業協助。

  5. 尋求專業律師、會計師或地政士協助的重要性


遺產繼承牽涉複雜的法律、稅務及地政程序,稍有不慎可能導致權益受損或產生額外費用。因此,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至關重要:

  • 專業律師:可提供法律諮詢,協助撰寫遺囑、審閱協議書,並在發生繼承糾紛時提供訴訟代理。

  • 會計師:專精於稅務規劃遺產稅申報,可協助估算稅額、爭取合法扣除額,確保稅務合規。

  • 地政士:專責於不動產繼承登記,熟悉地政流程,能確保不動產順利過戶。

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能讓您的繼承之路更加順暢、安心。


讓繼承之路清晰明瞭


本文從台灣遺產繼承的基本概念出發,詳細闡述了法定繼承人的順位與應繼分,並深入探討了拋棄繼承、限定繼承等重要法律概念。我們也逐步解析了遺產稅申報、遺產分割與財產移轉登記的實務流程。更重要的是,針對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遺產的特殊規範,包括其繼承資格、不動產限制及三年凍結期等,提供了詳盡的說明。這一切都旨在讓您對繼承規劃有更全面的認識,以保障您的財產權益。


鼓勵讀者主動規劃與諮詢,確保權益

遺產繼承是一段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傳承意義的旅程。儘管過程複雜,但透過提早了解法律規範、積極進行繼承規劃,並在必要時主動諮詢專業律師、會計師或地政士,您將能夠有效避免潛在的風險與糾紛,確保財產順利移轉,也讓被繼承人的心願得以圓滿達成。切記,預先的準備和專業的法律協助,是保障您和家人繼承權益的最佳途徑。


Comments


Line-Logo.png
phone.png

高雄市前金區中正四路211號21樓-5 

(華國金融大樓,捷運舊市議會站2號出口)

AM 10:00 ~ PM 18:00 

聯絡電話 : 0916-688-137

© 2021 禾宜地政事務所. Designed by WixTW

bottom of page